赤狐

犬科狐属动物
赤狐(学名Vulpes vulpes),别名红狐狐狸、草狐等,是犬科狐属哺乳动物[1]。赤狐体长约75厘米,体重约5千克[4]。其身体背部的毛色多种多样,毛色亦因季节和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异[2]南方地区所产毛被薄而短,北方所产毛长而丰密[5],典型的毛色为赤褐色,亦有赤色和灰黄色,头部一般为灰棕色,体瘦长,耳朵较大且背面为黑色或黑棕色,嘴尖,唇部、下颏至前胸部为暗白色,体侧略带黄色,腹部为白色或黄色,四肢的颜色比背部略深,腿长而细,尾粗且长,毛蓬松,尾尖为白色[6][4]。尾上部有一个20毫米长的尾下腺,散发出狐臭味[5]。幼年毛色呈浅灰褐色[2]。野生赤狐平均寿命为3年,圈养为12年[7]
赤狐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大陆以及非洲北部[3]。赤狐适应性极强,栖息的生境类型非常丰富,从北极冻原、干旱沙漠到城市中心[3],海拔200余米的平原直到4000余米的高山都有其踪迹[8]。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无危(LC)[9]。于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
赤狐曾为常见的经济毛皮兽类之一,其皮毛可用于制作服装、配饰等[11]。据记载其脑、心、肺、粪、尿等皆可以入药[6]

亚种分化

赤狐亚种众多,1951年已记载有35个亚种分化[12],捷克国际生物图书馆(BIOLIB)归纳列举了1758-2010年间赤狐的50个亚种[13]。生物学家梅里亚姆(Merriam)于1902描述了北美的两个狐亚种,包括北方狐(Vulpes velox hebes)和南方狐(Vulpes relox velox[14]美国研究员萨克斯(Sacks)和格林内尔(Grinnell)则认为Vulpes Vulpes patwin加州的本土赤狐,以及原产于美国西部的山地红狐的三个异域亚种,构成了北美的三个系统发育谱系之一[15]。中国动物学家汪松1979年提出中国共有有5个亚种,包括分布于北部草原及半荒漠地带的即蒙新亚种(Vulpes vulpes karagan ),分布于云南西部、西藏、新疆南部的西藏亚种(Vulpes vulpes montana);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浙江湖南四川西康地区除外)、云南福建等地的华南亚种(Vulpes vulpes hoole);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亚种Vulpes vulpes daurica);分布于河北河南北部等地的华北亚种Vulpes vulpes tschiliensis[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