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食肉目熊科哺乳动物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又名[]、大猫熊等[1],是现存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唯一物种,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是中国的特有物种。[1]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6]
大熊猫体型肥硕,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肩高65-75厘米。体重平均80-125千克。体色主要为黑白两色,脸颊圆,爪子锋利,行走方式呈内八字状。[7]其主要生活于有丰富箭竹等食物和水源的隐蔽条件较好之地,如海拔2600-3000米的亚高山冷杉、云杉带等区域。[8][9]
大熊猫是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竹子。[10]其性情相对温顺,受到惊吓时,会迅速钻入竹林之中。[7]其昼夜兼行,每天有两次时间较长的采食行为,每天的午夜和午间会有2小时以上的长时间休息。[7]大熊猫妊娠期最短的仅76天,最长的184天。[7][11]部分大熊猫生育多仔时,会选择放弃1仔,甚至2仔。[7][11][12]
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EN)”降为“易危(VU)”。2021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称,野生大熊猫数量从40年前的1114只增加到了1864只,也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13][14]截至2023年10月,中国旅居国外的大熊猫总数达到63只。[15]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