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历史名砚[1]四大名砚中其他三种都为石制品,只有澄泥砚为陶制品。[2]
澄泥砚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澄泥砚的诞生时间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目前文献记录、博物馆藏以及考古发现,最早的澄泥砚应产生于唐朝[3]唐代为创制初期,应该只有其物,并无其名,大多直接以陶或瓦砚命名。[4]到了宋代,制砚业达到了兴盛时期,制砚地区的范围也大幅扩大,也出现了相对规范的澄泥工艺,[5]关于 “澄泥” 工艺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这也是最早记载详细澄泥砚制作工艺的文献。[3]元代时期的制砚业,在中国的制砚史上处于一个低谷阶段,然而元代澄泥砚的制作并未停止中断,元代的澄泥砚外形开始变的古拙厚重起来,带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征;[3][6]明代澄泥砚技艺更加成熟、知名度提升,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时期,深为历代帝王和文人学士所喜爱,[2][7]名声显赫,有“砚之王者”的美誉;[8]清朝时期前朝澄泥砚技艺已经失传,民间已无澄泥砚制作。但是清高宗乾隆偏爱澄泥砚,还有仿澄泥砚的制作;到了清末,澄泥砚这一古老制砚技艺基本失传。[3][9]近现代以来,在新绛蔺涛等人的澄泥砚传统制作技艺研制工作的推动下,澄泥砚及其制作技艺又有了新的发展。[10]
澄泥砚择取自汾河黄河流经区域[11]的沉积淤泥,经选料、澄泥、脱水、揉泥、制作修坯、雕刻成型、烧制,[12]生产周期长达一年,成品率仅为百分之三十,珍稀品更是凤毛麟角。澄泥砚色泽纷呈,尤以朱砂红、玫瑰紫、绿豆青、鳝鱼黄、蟹壳青为贵。[2]澄泥砚及其技艺具有优越的文化、科学、艺术等价值,其盛名首先始于其 “发墨而不损毫” 的实用特性,其发墨快、质细、性坚而不燥、润笔不损毫等特点,不仅实用,而且雕工讲究,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又因历代作为贡品而闻名天下。[1][3]
自古以来制作澄泥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山西[jiàng]州澄泥砚(今新绛县)、泽州澄泥砚(今泽州县),河南[guó]州澄泥砚(今灵宝县山西平陆县一带)等都较为有名。[13]2008年,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清朝之后澄泥砚发展面临技艺失传、销售困难等困境,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尚处于发展时期的澄泥砚制作技艺,2016年,绛州澄泥砚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14]2019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杰出贡献奖”。[15]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