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兰

中国近代数学家
李善兰(1811年1月22-1882.12.9),字壬叔,号秋纫,原名心兰,字竞芳。浙江海宁人,是清朝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尤其在数学领域贯穿中西[1][2]
李善兰出生于浙江海宁碳石,早年习经学,17岁赴杭州乡试未第,遂弃举业而潜心习算,发明“尖锥求积术”。1852年居上海,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等合作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系统地向中国人介绍西方近代数学天文学、力学、植物学等知识,确定了“代数学”等汉语数学术语,创造了国际上著名的数学公式——“李善兰恒等式”。李善兰提出的“自然数幂求和公式”是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3]1863年应曾国潘聘请入安庆军械所专事研究,整理刻印自己全部数学著作《则古昔斋算学》。1868年到北京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从事数学教育工作,并被授予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及总理衔门章京等官衔。曾为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德国学校论略》一书作序,推崇德国学校“无地无学,无事非学,无人不学”,主张仿德国高等教育因材施教[2][4]
他一生出版译著8部,共104卷本,且有1部译著未刊行。他和西方传教士合力将西方经典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为中国清末科学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科学译著为后来的学者所推崇,对清末民国时期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影响较大,并且一直影响到当代的科学和教育[5][6][7][4][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