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

乔治·凯林等提出的犯罪学理论
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 theory),也被称为破窗效应,是盛行至今的一种犯罪学理论。[1]意思是:一扇窗户破了,如果没有被及时补上,不仅这扇窗户会被继续破坏,而且别的窗户也会被破坏。[2]
该理论的创始人是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Wilson)和乔治·凯林(George L.Kelling)。他们在1982年3月版的《The Atlantic Monthl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其核心观点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导致其他人仿效,甚至变本加厉。[1]
破窗理论推动了美国警务模式的转变,也促进了世界环境犯罪学的研究,[3]曾被美国纽约市、 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等作为犯罪防治政策改革的依据之一。[4]如今,破窗理论还延伸到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等众多领域。[5]

历史渊源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