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

苋科杯苋属植物
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 C. Kuan),别名白牛膝、大牛膝、地牛膝等[1]苋科(Amaranthaceae)杯苋属(Cyathula)植物[2],原产于尼泊尔、中国[3];在中国主产于四川湖南云南、湖北、贵州等地[4]。川牛膝主要生长在亚热带生物群落中[3],喜湿润凉爽温和气候[5],性喜光照充足[4],忌酷热、荫蔽与干旱,多生于海拔较高的地方[4]
川牛膝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圆柱形,根条圆柱状,扭曲。茎直立,多分枝。叶椭圆形或窄椭圆形,顶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花丛为二歧聚伞花序,密集成花球团;苞片光亮,顶端刺芒状或钩状;两性花,花被片披针形,顶端刺尖头;雄蕊花丝基部密生节状束毛。胞果淡黄色,倒卵形或椭圆形。种子透镜状,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6]
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祛风利湿、活血祛[]的作用;主治跌打损伤,难产,血瘀经闭,风湿腰膝疼痛等疾病。[7]

本草记载

川牛膝一名首见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入药使用则在中国晚清民初。《直指方》《滇南本草》《神农本草经疏》《本草便读》等本草中均有记载。自中国明清以来,对川牛膝的叙述比较多,不过描述大部分均比较粗略,并且缺少图例,从而不能确定其原植物,因此各家对其功效特点、性味的载述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查考现代文献,可确定川牛膝植物来源为Cyathula officinalis K. C. Kuan,并且为1977年以后被各版《中国药典》所收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