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

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
硫化氢(英文名称:Hydrogen Sulfide),无机化合物,由组成。化学式为H2S,摩尔质量为34.08g/mol,密度为1.36 kg/。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可溶于石油乙醇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易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反应形成沉淀。实验室通常用硫酸亚铁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来制备硫化氢;工业上制备硫化氢通常用硫磺电解氢合成。硫化氢在分析化学中可以用来分离和鉴定某些金属离子,冶金工业中可以用来从[niè]钴矿的浸取液中沉淀硫化铜,在核工业中可以用来生产重水[1][2][3][4][5][6][7][8][9]

相关历史

1663年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发现硫化氢可以使银器变黑。1772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尔海姆·舍勒 (Carl Wilhelm Scheele)证明了硫在氢气中燃烧可以得到硫化氢气体,并且这种气体中的硫,可以用一些氧化剂使其氧化析出;化学家道尔顿曾用实验证明硫化氢是用由元素硫和元素氢组成。1796年化学家贝托雷证明硫化氢不是含氧酸[10]
在18世纪末,当时化学家在分析各种矿石成分时,是将矿石放入硫酸中加热,此时会放出一种极为难闻的硫磺气(硫化氢)。普罗斯发现这种气体与一些金属盐反应会产生不同颜色沉淀,这个性质的发现便成为新的分析方法的重要依据。1829年德国化学家罗塞科学地制定了以硫化氢为主的系统定性分析。在盐酸处理后的溶液中通入硫化氢,则金、锑、锡、[shēn]、铅、铋、铜、银、汞等离子都形成硫化物的沉淀,从而与其它金属离子分开。这样有步骤地用几种基本的试剂把未知物分为若干组,再分别用特种试剂检验,就可以确定未知物的各成分。所以,硫化氢是分析化学中很重要的基本试剂,在分析化学发展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0]

分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