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所著长篇小说
《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是美国犹太作家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创作的长篇小说,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派的代表作品。小说从1954年开始创作,初版本由Simon and Schuster公司于1961年正式在美国发行。[2]
小说共42章,主要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离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南8英里的地中海皮亚诺扎岛(虚构)上驻扎着的美国第256空军中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其行文并不按照传统叙事顺序,几乎每章围绕一个人物,叙述零碎庞杂,前后无紧密关联。但第二十二条军规始终或隐或现地贯穿其中。主人公约塞连是名飞行员,他渴望完成飞行任务回家,但“第二十二条军规”却一直“戏弄”他。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飞满三十二架次的人可以不再执行任务。可当约赛连飞满32架次时,卡斯卡特上校又把规定任务增加到40次、50次……这样,约赛连尽管一次又一次完成了飞行任务,但还是不能停止飞行。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可这得由本人提出申请。但可以提出申请又证明本人精神正常。所以这条军规实际上不可能被执行,故而营构出一种荒诞的境况。[3]
小说从始至终笼罩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阴影,这一类似于“皇帝新衣”的“空文”,既无作用于现实的可能性,却又频繁地为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况中提及,显得无孔不入,似乎现实中所有荒谬困境又都可溯源于此,形成一种毛骨悚然的效果。其英文名用“catch-22”表示,有着陷阱和圈套的含义,实际象征了某种邪恶力量对人的控制和禁[],无影无形,却又无时无刻不压迫和威胁着人的生命。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和“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第二十二条军规》用这种夸张可怕的玩笑,似是而非的矛盾,造成了巨大的讽刺意味。[4]以喜写悲,以幽默姿态讽刺社会的荒谬和混乱,表现人类的痛苦与不幸,形成了“绝望的喜剧”之独特风格,开创了“黑色幽默”文学的先河,在当时美国社会特别是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影响了一批作家的创作,掀起了此类小说写作的热潮,极大地推动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美国小说的发展。[2]

创作背景

《第二十二条军规》首次出版于1961年的美国。二战结束不久,西方文明遭受了沉重精神打击,自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理性和人道主义理想摇摇欲坠,基督教的博爱信仰亦面临严峻挑战。战后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核战争的威胁,以及美国政府的外交失败和军事上的穷兵[]武造成的朝鲜越南战争的困境、还有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频繁的政治暗杀等等酿成了60年代的时代阴郁氛围,使这一时期的美国民众遭受心灵重创,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学生运动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价值信仰迷失,忧虑幻灭感弥漫。海勒在二战时曾作为投弹手在意大利法国服役,亲历了二战及战后荒诞现实。再加上犹太人的特殊身份,海勒自然没有逃脱这种“世纪病”的感染,对西方固有价值观和国家爱国主义宣传都产生深深怀疑。在思想上,海勒与美国文学界在这一时期兴起“黑色幽默”风潮不谋而合,他曾公开声明自己受到了《好兵帅克》的直接影响。作为荒诞时代的产物,《第二十二条军规》表面描写二战时的美国军队,实则借以讽喻整个美国社会和官僚权力结构中的个人关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