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中国先秦时期重要兵书典籍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姜太公兵法》等。[1]是先秦时期十分重要的一部兵家著作,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由此确立了兵家经典的地位。[6]全书分为6个章节,分别是《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共60篇。[2]旧题为周吕望所作,吕望即吕尚,又称吕牙师尚父太公望、太公等,是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7]但自唐代开始,对《六韬》的作者等问题便有诸多说法,至今莫衷一是。[5]
其书依托太公之名,通过文王武王与太公的对话,[2]于《文韬》《武韬》中讨论政道,《龙韬》中讨论兵道,《虎韬》《豹韬》《犬韬》中讨论兵法。[6]是一部蕴藏着“公天下”理想和“爱民利民”观念的兵家经典,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具体讨论了军队各项建设以及战术思想,[8]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军事发展产生了得大影响,而且对中国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的政治军事、企业管理、高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9]
《六韬》在汉代时已经广为流传,宋明以后,注家蜂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六韬》相关的影印、校释、注解、今译、外译之作竞相出版,蔚为大观,流传至今已有将近200个版本。[10]

书名

先秦典籍中最早明确提到《六韬》的是《庄子》,[11]班固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有《周史六[tāo]》六篇。此后,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等目录学著作中均录有《六韬》一书。[12]由于《六韬》主要记录周王与太公的问答,故而在流传过程中也被称为《太公六韬》。此外,还有《太公六韬》《太公阴谋》《太公金匮》《太公》等名称。[3][4]“六韬”中“韬”与“弢”通,《说文解字》中,“弢”被释为“弓衣”,《管子》中有“弢无弓,服无矢”。可见,“弢”应释为“弓袋”,是以弓袋来象征兵事之意。先秦时期弓袋皆为兽皮制作,而“六韬”中的文、武、龙、虎、豹、犬,即是六种不同的兽皮制作的弓袋,以代征伐之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