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家
陈可冀(1930年10月20日-[5]),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毕业于福建医学院[5]中国共产党员,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 心脑血管科专家,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a](院士),国医大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7][8][9][2][3]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三、四、五届常委,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7][8][10][9]
陈可冀长期从事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老年医学研究,1957年,系统整理了中医脉诊方面的文献,1958年,同赵锡武郭士魁等开始了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研究。1971年后,陈可冀临床验证了活血化[]法治疗冠心病的冠心二号,研发出精制冠心片,发现四甲基吡[qín]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性的效用后,在全国推行“川芎嗪”,发现了去甲乌药碱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改善作用及β受体兴奋作用,并在应用活血化瘀药预防冠心病介人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中取得进展。1980年后,陈可冀先后系统整理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3万余件,[5][11]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吴阶平医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
1991年,陈可冀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陈可冀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12]2014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称号,同年,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9年,陈可冀被授予“2018年最美医生”称号。[1][2][3][4]

人物经历

早年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