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

中国传统节日小年祭拜灶王的习俗
祭灶是小年主要的民俗活动之一,[1]中国民间影响颇大、流传较广的习俗。[2]祭灶的祭祀对象是灶神[3]灶神在民间又称为“灶君”“灶王”“灶王爷”等,是人们所信奉的较为古老的神明之一。[2]
传说灶神作为常驻人间的家神,身负监察并汇报人间善恶的职责,在“小年”这天他要上天汇报人间善恶。[1]于是人们便在这天对其祭祀,之后烧掉旧的灶神像,意为送灶神上天,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在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因此个别地区祭灶只限于男性。[4]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因为灶神特殊的职责,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形成了一定的道德约束性,祭灶的习俗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还给予了精神上的慰藉。[5]

历史渊源

习俗由来

“祭灶”最早发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那时火堆与灶互为一体。因此祭灶是伴随着原始先民烧烤食物开始,后来,灶炉趋于完善,灶神从火焰中独立出来,自然崇拜逐渐转向人神崇拜。统治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为达到神化其统治、镇服其民心的目的,[6]在记录先秦时期礼制的《礼记·月令》中便记载了“祭灶”被列为国家祀典的七祀(或五祀)之一,受天子和庶人供奉,[7]历代“五祀”都是国祀之一。[8]到了汉代,祭灶成为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南北朝以后,对灶神的信仰已成为民间的习俗。隋唐以来,灶神信仰日益普遍,一直延续到近代。[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