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唐代陆羽所著茶学专著
《茶经》,唐代茶学家陆羽所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阐述茶以及与茶相关的专门著作,是一部关于茶叶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在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茶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茶学系统的初步形成。[3][1]
《茶经》既是陆羽在实践中取得的茶叶生产的第一手资料,又是遍稽群书,广采博收历史经验和当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原文7000多字,共三卷十篇,分别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2]其版本主要有唐代的抄本和宋代及其以后的刻本[1]《茶经》问世以来,对中国的茶叶学茶文化学,乃至整个中国的整个饮食结构产生了影响,并且传到了国外,被翻译成了日、英、俄等文字,影响深远。[3]

成书

时代背景

《茶经》是陆羽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茶经》成书的时间,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唐上元元年(760年)、唐广德二年(764年)、唐大历十年(775年)、唐建中元年(780年)。第一种说法的依据是上元二年的《陆文学自传》和《新唐书》的记载。第二种说法的依据是《茶经・四之器》中记载的风炉上有“圣唐灭胡明年铸”字样,即平定安史之乱的次年。同时根据唐代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的相关记述,表明《茶经》(或作《茶论》)已完成初稿并广泛流行。第三种说法的依据是在大历八年到九年,陆羽受邀参与颜真卿所著的《韵海镜源》的编写,从而获得大量文献资料,得以补充修订《茶经》中关于历史、文学、医药、人物的内容。第四种说法是《茶经》的正式刊行时间,其依据是此后陆羽移居至江西湖南广东等地,但是这些地方的茶叶生产情况并未像以前陆羽曾经考察过的其他地方一样,详细地记入《茶经・八之出》的小注中,说明未曾再经修订,即使曾经修订也未能刊刻行世。综合来看,《茶经》在完成初稿的近二十年中,一直处在不断修订、补充、完善的过程之中,而且《茶经》的初稿和修改稿都曾在社会上流传,并在积累和传播中趋于完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