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

凤仙花科凤仙花属的植物
凤仙花(学名Impatiens balsamina L.),俗名指甲花、急性子、凤仙透骨草等,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2][3][4]。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山区,少数产于北温带,原产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在中国主要产于西南地区[5][3]
凤仙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60~100厘米。茎直立粗壮;叶为互生,最下部叶有时为对生;叶片为披针、倒披针形或者狭椭圆形,叶片边缘有锐锯齿,叶柄长1~3厘米;凤仙花为单生花或者在叶腋处2~3朵簇生,花瓣为单瓣或重瓣,花色为白色、粉红色、紫色,花梗长2~2.5厘米;苞片位于花梗基部,线形;雄蕊有5,花蕊为花丝线形,花药为卵球形;花的子房为纺锤形,表面密被柔毛。凤仙花蒴果为宽纺锤形,长10~20毫米;凤仙花种子圆球形、黑褐色、多数,直径为1.5~3毫米。凤仙花花期在7~10月[1]
凤仙花宜生长在温暖、光照充足地带,喜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寒冷。凤仙花便于栽培管理,给予适当水分和肥料,可在日光温室或户外草坪生长良好,常于庭院栽植作观赏用[3]。凤仙花茎及种子可入药,可用于治疗关节痛、闭经等[1]

历史考证

凤仙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最为久远。唐时(618~907)就已作为观赏花卉种植,凤仙花瓣还用作女子染指甲。到了宋代(960~1279)凤仙花品种增多,更有《金凤花》描述:“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殷红”。据明代(1368~1644)的《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记载,凤仙有红、白、紫、蓝圆色;《三才图会》称凤仙有五色,双台、洒金者,或一本开二色花;高濂的《草花谱》更是说到凤仙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有六色。到了清代(1644~1911),凤仙花品种剧增。在清·[hào]等编著的《广群芳谱》卷四十七中对凤仙花有详细描述,“凤仙……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结实累累,大如樱桃,形微长,有尖,色如毛桃,生青熟黄,触之即自裂,皮卷如掌,故又有急性子之名。苞中有子,似萝卜而小,褐色。气味微苦,有小毒。治产难积块噎膈骨哽……。叶甘,温,滑,无毒。活血消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