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竹

禾本科箬竹属植物
[ruò]竹(拉丁学名:Indocalamus tessellatus (Munro) P. C. Keng),别名辽叶、辽竹、[liáo]竹、簝叶竹、眉竹、楣竹、粽巴叶、若竹[1]禾本科Poaceae箬竹属Indocalamus[2]。箬竹一般呈灌木状或小灌木状[1],竿高约为0.75~2米,直径约为4~7.5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最长者可达32厘米,其节一般为圆筒形,一般为绿色[6]。箬竹的叶片呈长披针形,大者长达40厘米以上,宽超过10厘米,正面为有光亮的绿色,背面为灰绿色,散生着银色的短柔毛[7]。箬竹的圆锥花序长约10~14厘米,小穗绿色带紫,含5或6朵小花,颖有3片,为纸质,脉上有微毛,花药长约1.3毫米,为黄色。笋期为4~5月,花期为6~7月[6]
箬竹模式产地在中国[6],分布于中国湖南、浙江等地[3]英国有栽培种植[4],也有引种于日本[5]。多松散丛生[8],生于山坡路旁,海拔分布在300~1400米左右[6]。箬竹喜光耐半阴,喜湿稍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9],箬竹的抗寒性较强,可以引种生长于中国较北地区[10]
箬竹生长快,产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可作园林绿化,还可以用于造纸、饲料等[11]。箬竹因其叶大而宽,常被用来做食品包装物,是中国传统食品的粽子的常用包裹用叶,日本也有用箬竹叶包裹寿司的做法[12]中国一些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已将箬竹产业作为山区农村脱贫致富以及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1]

名称由来

说文解字》中记载,“楚谓竹皮曰箬”。最早,箬可能来自古楚语,意义为“竹皮”。但“箬”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于雅言(汉语最早的通用语)之中,其义则代表了作为植物种类的“箬竹”[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