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

主要生存于中亚地区的野马
普氏野马学名Equus przewalskii),也称蒙古野马或亚洲野马,是濒危且唯一真正的野马。原产于中亚有草生长的半沙漠与平原上,在野外灭绝后又通过欧洲圈养个体繁殖,被重新引入到蒙古的一些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以及中亚与东欧的一些地区。中国新疆甘肃省也有重新引入的种群[1][2][3]
普氏野马体长约2.1米,肩高约1.2米,尾长约0.91米,体重200~300千克。普氏野马与大多数家马相比要低矮健壮,腿部较短,脖子短而粗壮,坚硬的鬃毛直立,背部为灰黄色或红褐色,腹部黄白色,尾巴与腿部颜色较深,一些个体腿部长有条纹[1][2][4]。普氏野马通常生存于大群中,由一只雄性与多只雌性构成[1][2][4]。普氏野马通常吃草、小灌木和水果。它有时也吃树皮、树叶和树芽。[2][4]
普氏野马的交配和生产发生在同一个季节,因为雌性在生产7、8天后就会进入发情期。妊娠期为11至12个月,幼崽在4月或5月期间出生,出生4个星期内增加一倍,之后生长速率下降。[2]普氏野马于1975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在蒙古,普氏野马于2000年被《蒙古动物王国法》视为非常罕见的保护动物。2014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定为濒危物种(EN),在中国于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5]

分类和演化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