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花

毛茛科金莲花属植物
金莲花(拉丁学名: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别名阿勒泰金莲花,是毛莨科金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该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2];在中国产于内蒙古辽宁山西等地[1]。它喜湿怕涝、耐寒耐阴[4],适宜生长于低光照、高空气湿度的环境中[5]
金莲花的植株通体无毛,植株可高达70厘米;根须长达7厘米;茎不分枝;叶呈五角形,基部心形,叶柄长12~30厘米,底部有狭鞘;其花单花顶生或2~3朵成聚伞花序,为金黄色,花梗长5~9厘米;蓇葖果长1~1.2厘米;种子近倒卵圆形[1]
金莲花具有药用价值,其味滑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能;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疮、目赤肿疼等病症[6]。其次它还具有观赏价值,其花型大,茎叶形态优美,可作为盆栽欣赏[4]。此外,亦具有食用价值,其味辛辣,其嫩梢、新鲜种子、花蕾均可作为食品调味料[4]

历史记载

金莲花最早的相关记载出现在唐代日僧圆仁的《人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清代赵学敏首次将金莲花作为药用植物写入《本草纲目拾遗中》,清代的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误把毛茛科金莲花的名称套在了南美原产的金莲花科金莲花上。从此以讹传讹,致使后代许多植物文献和文本也沿用了吴氏的错谬,将金莲花科金莲花与毛[gèn]科金莲花相互混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