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

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及重要大臣
曹爽(?-249年2月9日),字昭伯,小字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真之长子,曹操之侄孙,三国曹魏宗室及重要大臣。[1][2]
曹爽年少之时,其性格谨慎稳重,加之宗室之利,自少便与同为曹氏宗亲的曹叡(即魏明帝)交情甚好。曹[ruì]即位后,作为曹叡的同族兄弟的曹爽被委以重任,备受曹叡喜爱。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父曹真逝世,曹爽沿袭其父亲的召陵侯爵位。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病危,曹爽与与司马懿共为托孤大臣。曹芳即位后,曹爽加侍中,改封武安侯,一时权势盛极。[2]
曹爽受旨辅政之初,曹爽尚能与司马懿共议国事,但因其个人野心增长等因素,在朝中逐渐开始架空另一位辅政——司马懿之权,专断朝政,执意出兵征,极大损耗国力,并凭借职便,居功自傲。魏少帝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之职务。正始十年,曹爽因获谋反之罪,获屠灭三族之刑,死于洛阳[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