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石斛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物种
霍山[]拉丁学名:Dendrobium huoshanense),又名米斛、霍斛、霍石斛、龙头凤尾草、皇帝草等,是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的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2][3][4],分布于中国安徽大别山周围地区及湖北阴山,河南也有分布[5]。一般生长在阴湿通风的岩石崖壁和树干上,与石韦藓类地衣等伴生,分布海拔为250~1200米[5][6]。与多种内生根菌共生[7]。200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CR)物种[8],又于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9],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0]
霍山石斛茎直立,长约3~12厘米,基部以上较粗,再往上渐细。叶2~7枚互生于茎上部,舌状长圆形,长2~3厘米,宽0.5~0.7厘米。花序顶生或腋生,具1~2花。5月开花,花瓣为黄绿色,后期变为白色;7~10月结果,果实呈三角状圆锥形[2][5][11][12]
霍山石斛是中药材“石斛”的基源植物之一,是珍贵药用石斛。其茎可鲜用或制成螺旋状枫斗,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性微寒。归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13]

历史记载

霍山石斛作为珍贵的药用石斛,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在历代本草文献中都有记载[14]。而霍山石斛一名最早见于清代百草镜》: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心,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颍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最早记载了其分布范围:“石斛出六安”,之后的本草文献中也有记载,如唐代新修本草》、明代《本草纲目》等。清《本草纲目拾遗》还列有“霍石斛”专条:“出江南霍山,形较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15][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