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

以儒家为理念的托古改制
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儒家理念托古改制,针对西汉末年的积弊、巩固新朝统治推行的一场社会改革。改革开始于初始元年(公元8年),随着新朝政权的灭亡而宣告失败。[1]
改革措施主要包括:“王田”“私属”制、五均赊贷六[xiǎn]制,四次货币制度改革,以及多次官制改革。[2]由于改革本身设计存在问题,且触动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3],不仅未能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引起各贵族和平民反抗,加之旱灾、蝗灾导致饥荒,最终爆发赤眉及绿林农民大起义。新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新朝灭亡。[4][5]

事件背景

政治方面

西汉宣帝以后,元、成、哀、平四个皇帝,或荒淫无道,或年幼无知,把昭宣中兴带来的昌盛局面,一步步糟蹋[dài]尽,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宣帝时开始重用宦官和外戚,元帝时宦官擅权,成帝时太后王氏及其外戚子弟把持朝政,执政达数十年,王氏成为朝廷内外植根最深的外戚家族。哀帝即位罢黜王氏,但新的外戚傅氏和丁氏崛起,且宠臣董贤当道,贪腐严重。西汉后期宦官和外戚轮流执政,贤臣多被罢黜,朝廷内向上谄媚的[nìng]臣、庸官愈发多,地方官吏结交权臣后更肆无忌惮盘剥平民。[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