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拔

豆科千斤拔属植物
千斤拔(学名Flemingia prostrata),又名钻地风、老鼠尾、一条根、蔓性千斤拔,为豆科千斤拔属植物。[1]千斤拔属于灌木类,一般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平地旷野或山坡路旁草地上,海拔高度多在300米以下。千斤拔喜温耐寒,分布于中国菲律宾,在中国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区。[1]
千斤拔幼生树枝多呈三棱柱状,枝干表层覆盖一层短短的灰褐色软毛;叶具指状多为3小叶,叶柄较长;托叶较短,顶端尖细,长有纵纹并长有一层细小柔毛,形状多为线状披针形,宿存;总状花序腋生,部位皆附着一层灰褐色或灰白色柔毛;花冠紫红色,约与花萼等长;荚果呈椭圆状或近圆形,长有细短绒毛;黑色种子多为2颗,呈圆球形。开花结果多在夏、秋两季。[1]千斤拔的根可以入药,具有舒筋活骨、祛[]消毒等作用。[2]还可以红枣鸡脚等混合在一起炖汤,具有缓解身体疲劳的功效。[3]

人文历史

关于千斤拔的最早记录来自清代吴其濬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其中记载着以千[jīn]拔为正名,云“亦呼土黄鸡,南安呼金鸡落地,皆以其三叶下垂如鸡距云”,其中“觔”与“斤”同音。正式出现千斤拔的名称是在1932年,在《岭南采药录》才第一次出现“千斤拔”三字的正式名称。除此以外,此书中还记载了千斤拔的相关功效及应用。在修改版的1936年《岭南采药录》中还增加了千斤拔的特征及性味的记载,因其“其根形如鼠尾,颇长,味辛,性温,祛风祛湿。”所以老鼠尾作为别名记载。随后,1942年出版的胡真所著《山草药指南》也沿用了再版《岭南采药录》中千斤拔的名字。同时《广东中草药》《广东中药志》中也均以千斤拔为正名记录在册,然而有些地方本草中将大叶千斤拔作正名记载,将千斤拔收录于别名中,例如《南方药用植物图鉴》《贵州民间药物》等。[4]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