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

分布于中国和日本的鮠属的一种鱼类
长吻鮠[wéi](拉丁学名Leiocassis longirostris),是鮠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日本、中国。[1]长吻鮠为大型经济鱼类,体重可达10千克。其肉味鲜嫩,少细刺,被列为上等鱼类。鳔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尤以中国湖北石首所产的质量为佳,产量也大。[2]但由于过度捕捞,加之环境污染和栖息地的衰退和破碎化等,造成了长吻[guǐ]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与资源衰退,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于1987年开始进行长吻觤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3]并于2007年12月12日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4]截至2023年,长吻鮠的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已成熟。[3]
长吻鮠体形呈现纺锤形;眼小,吻部突出,唇肥厚;体表光滑无鳞;背鳍后有一个肉质脂鳍,尾鳍呈深叉形。[5][6][7]长吻鮠是典型的刺毒鱼类,胸鳍锯齿状硬棘刺具有毒腺,刺入人体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和酸麻感,但通常不作主动攻击,在遇到惊扰或凶猛鱼类攻击时,会将胸鳍张开进行自我防卫。[5][6][7]长吻鮠常栖息于水底的乱石缝、坑洞等荫蔽的隐秘处;[8][6]食性杂,主要以小型鱼类、水生昆虫和甲壳类动物为食;[6][9]夜间活动,当气温在10℃以下或者31℃以上时停止进食。[10][11]
长吻鮠虽然在中国相关报告中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在中国和日本的分布范围、种群趋势,以及存在的威胁等整体数据仍有些不足,于200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数据缺乏(DD)。[1]

形态特征

长吻鮠是中国名贵的经济鱼类,体长一般为30~50厘米,体重一般为450~1500克。[8]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平直,体表黏液腺发达,因此表皮有丰富的黏液。[12]体形呈现纺锤形,腹部较圆,尾部侧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