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东汉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西汉太仆夏侯婴的后人,夏侯渊的族兄,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手下一员大将。[1][2]
夏侯惇年少时拜师学习,因人侮辱自己的老师便杀害了对方,从而以性情暴烈闻名。曹操刚刚起兵时,夏侯惇便担任裨[bì]将,随曹操征伐。他先后担任司马、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张邈陈宫等叛迎吕布,夏侯惇为去邺[yè]城救曹操家小,途遇吕布后被劫持,被手下将领韩浩所救。曹操徐州回来后,夏侯惇随他征伐吕布,被流箭射伤左眼,军中称为“盲夏侯”。之后他又担任陈留济阴太守,任建武将军,封为高安乡侯,时值大旱,夏侯惇截断太寿河流来灌溉田地,后转任河南尹[1][3]又因攻克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有功,夏侯惇升任伏波将军,兼任河南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惇被任命为前将军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即位,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2][1]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220年)四月二十五日,夏侯惇去世,谥号“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夏五月壬申,夏侯惇配享太祖(曹操)庙祀。[1][2][4]
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曹操认为,夏侯惇的功劳,不比提出和戎之策的魏绛[wèi jiàng][a]少。[1]魏文帝曹丕认为夏侯惇是大魏元功之臣,功勋卓著,应当配享太祖庙。[5]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夏侯惇尊师重道,虽在军旅却亲自迎接老师学习,而且品行清俭,不会以权谋私。[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