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

西晋文学家
潘安(公元247年[a]—公元300年),字安仁,本名潘岳荥阳郡中牟县(今河南省郑州市)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与西晋另一文学家陆机齐名,并称“潘陆”,“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金谷二十四友[b]之首,因其貌美,与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合称为“连璧”。[3][4]
潘安是安平太守潘瑾之孙,琅琊内史潘芘的儿子,年少时以才智聪颖著称。早年被征召为三公府任司空掾,推举为秀才[3]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晋武帝司马炎亲自耕田,潘安作赋赞美其事,被众人嫉妒,滞留十余年不得升迁。[3][5]后来,潘安升任河阳县令,四年后转任怀县令。因政绩出色,调任候补尚书度支郎,有升任廷尉评,不久被免职[3]西晋宰相杨骏辅政时,征召潘安为太子舍人,转太傅主簿,入为度支郎、迁廷尉评。元康元年(公元291年)[6],杨骏被诛,潘安被除名为民。[3]不久潘安又被任命为长安令。长安令任满,潘安征补为博士,还未入召,便因母亲生病而辞官去职,此后闲居洛阳,结识权臣贾谧,被启用为著作郎。[3]在贾谧的提携之下,升任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3]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贾谧被诛杀,赵王司马伦执政,潘安被中书令孙秀诬陷谋反,坐罪被杀,诛连三族。[3][7]
潘安是西晋太康文学中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诗歌史、辞赋史和散文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悼亡诗”开中国悼亡文学之先河,对后世悼亡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8]晋书》中记载,潘安“性轻躁,趋世利”,为获功名谄事权贵。金末文学家元好问认为,潘安为人与为文不一致,故潘安也是文学史上较有争议的人物。[3][9]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