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氏牡丹鹦鹉

体羽青绿色嘴鲜红色的小型鸟类
费氏牡丹鹦鹉(学名Agapornis fischeri),[1]鹦鹉科牡丹鹦鹉属动物[2],别名费希尔氏情侣鹦鹉、费沙氏情侣鹦鹉、费氏情侣鹦鹉、棕头牡丹鹦鹉,于19世纪后期被发现,并于1926年在美国首次人工繁殖成功。其体长一般为12.7~15厘米,体重42~58克。颜色整体艳丽,额头和脸颊为深橙色;前胸黄色;体羽青绿色;脚灰色;尾紫蓝色;眼圈为白色,虹膜棕色;嘴鲜红色,鸟喙呈红色。经人工培养还有多种色系的品种,如黄、白、钴蓝、紫、灰、银、乳白及杂纹等。野生费氏牡丹鹦鹉的平均寿命为12.6年,圈养的寿命为15~25年。[3][4][5]
费氏牡丹鹦鹉非洲东岸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附近草原的一种本土特有鹦鹉,在卢旺达布隆迪肯尼亚则分布着一些非原生费氏牡丹鹦鹉种群。其经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在野外,该鸟常集群危害农作物及果园,遭到当地农民驱赶。[4][6][7][8][9]
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常被捕捉饲养,致使野生数量越来越少。最早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状态为近危(NT)。[7]

形态特征

雌性雄性的形态特征是相同的,其背部、胸部及翅膀为绿色,颈部呈金黄色,并向上逐渐转深至深橙色。头顶为橄榄绿色,有白色的眼圈,喙部为红色,尾巴呈楔形,除一些蓝色羽毛外,主要呈绿色,尾部上方呈少许紫色,脚是浅灰色的。幼鸟与成鸟十分相似,但毛色较暗淡,及下喙有部分呈咖啡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幼鸟羽毛的颜色会变得更加艳丽,下喙的咖啡色会逐渐褪去,直到完全消失。费氏牡丹鹦鹉是最小的牡丹鹦鹉之一,身长约12.7~15厘米,重约42~58克,翼展8.8~8.9厘米。[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