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

北宋著名画家
张择端(约公元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琅[]东武人(今山东省诸城),北宋末年著名画家。[1][2]
张择端幼年时期好学,曾前往汴京游学,后改学绘画,宋徽宗时期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主攻绘制界画[3]其绘制的舟车、桥梁、城郭、市井风格自成一派,[2]学者普遍认为他在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8年10月)绘制了《金明池争标图》,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绘制了长卷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城市面貌,画作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细致刻画和记录了北宋历史,代表中国写实绘画的高峰[4]公元1145年(南宋绍兴十五年)张择端离世,享年60岁。[3][5]
现存张择端真迹仅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6],其作品深受宋朝理学思想影响,兼备宫廷画院审美与市民阶级趣味[7][3]。因缺乏史料佐证,其身份、价值存在学术争议。[8]

人物生平

关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存在学术争议。现存的唯一资料为金代人张著所写的跋文,共计85个字,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长卷清明上河图[a]之上。跋文引自《向氏评论书画记》[b]一书,记载了张择端简要生平和《清明上河图》的作品介绍,原文如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向氏《评论图画记》记载《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