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

用天然竹材制成的吹奏乐器
竹笛,原名为“涤”,又称“横吹”,因用天然竹材制成而得名,距今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了,是中国较为古老的传统吹奏乐器,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1][2]
竹笛构造简单,种类繁多,大小不一,通常以竹管作为管身,再贴上笛膜,通过气流振动笛膜来发声,是一种表现力较强,演奏风格丰富的乐器。它音域为两个八度零一个音,音色宽松、浑厚、圆润、明亮,吹奏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圆润明亮宛如龙吟,被古人誉为“龙吟凤鸣”[3][4]。有独奏、伴奏、合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民间音乐、地方戏曲、民族歌舞的重要伴奏乐器[5],也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主要成员,在民族乐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中国各地域均有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地域的南北两大派系。主要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除此之外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使用,演奏风格各异,均具有自身的特点。[4][6]

构造与种类

竹笛构造简单,中国的竹笛都粘贴有笛膜,目前流行较广的是六孔竹笛。通常用竹子制作,为了防止管身开裂,也有用玻璃钢、玻璃、牛角、陶瓷、木头、塑料等材料来制作的。主要由笛头、笛塞、吹孔、膜孔、按音孔、基音孔、出音孔、笛尾等部分构成[1]。取一根竹管内部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尾部的基音孔用来调音,下方的助音孔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以在这里系上飘穗[7][8];为弥补竹笛半音不足,又研制出了七孔笛、八孔笛、十孔笛、加键笛等各种类型的笛子;还出现了丁字笛、弯管笛、排笛口笛等类型,以方便执笛。[2][9]
竹笛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小至约3厘米的口笛,大至约4米的巨笛。根据使用类型和南北派系可划分为曲笛梆笛两大类,曲笛因常给昆曲伴奏而得名,又称为“大笛”或“苏笛”,笛身长且粗,音色温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是昆曲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戏曲音乐中重要的伴奏乐器;梆笛常给梆子戏曲伴奏而得名,又称“小笛”,笛身短而细,音色通透、明亮,是演奏高音的主要乐器,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是吹歌会评剧梆子戏曲的重要的伴奏乐器。[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