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月琴

在彝族中流行的弹拨乐器
彝族月琴彝语又称“弦子”“库竹”“四弦”或“八角琴”,一种弦乐器,以音箱的不同形状或琴弦数来命名,是彝族人民常用的弹弦乐器。[1][2]
彝族月琴是由阮演变而来,只是月琴形制稍小。它音域较广、音色优美、节奏丰富,演奏出的声音清脆、明亮、丰满、细腻,有时还会用弹片弹奏或手指击拍面板烘托氛围,有独奏、伴奏、齐奏、合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民俗活动、节日庆典和歌舞伴奏的主要乐器,是京剧评剧豫剧楚剧锡剧桂剧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的彝族聚居地区,不同区域的月琴构造稍有差异。[1][2][3]
云南楚雄镇南月琴较为出名,2005年11月它的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5],而彝族月琴音乐2022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6]

构造与种类

彝族月琴构造和汉族月琴相同,形制略有差异。主要由琴头、琴轴、琴弦和琴箱等部分构成,在选材、制作和装饰上非常严苛,选用上乘的楠木制成。制作流程先从琴箱开始,依次顺序为琴箱→琴头→琴杆→琴尾→琴轴→音品→山口→琴弦→组装上弦调试。[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