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油菜

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油菜一般指欧洲油菜(拉丁学名:Brassica napus L.),是一种主要的油料作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1]芸薹(tái)属里划分在甘蓝组。欧洲油菜对于生存环境要求并不严格,是喜凉植物,抗寒能力较好,同时属于长日照作物,生育期内对水分需求比较大,多生长于湿润气候地区。[2]其植株一般高30~50cm,茎直立,具有粉霜和分枝,仅幼叶有少数散生刚毛。茎的下部叶一般呈大头羽裂状,顶裂片为卵形,其顶端为圆形;叶柄较长,基部有裂片;中部及上部茎叶由长椭圆形渐变成披针形花序总状花序,花瓣浅黄色,呈倒卵形;角果为长线型,内含有种子,种子为球状。花期3~4月,果期4~5月。[1]欧洲油菜主要作为油料作物来种植,此外还有叶用蔬菜、动物饲料和景观植物等用途。[3]

历史演化

物种来源

欧洲油菜是最早的异源四倍体作物,起源于二倍体白菜和二倍体甘蓝的杂交。这是韩国农学家禹长春于1935年提出的禹氏三角图做出的解释,揭示了芸苔属植物中与油菜密切相关的各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4]欧洲油菜最早是在欧洲作为叶用蔬菜或者青绿饲料作物进行栽培,到了16世纪才作为油料作物开始种植,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种植欧洲油菜作为食用油料作物。欧洲油菜在中国只有七十余年的种植历史,此前种植的油菜为中国原产的白菜型油菜[3]

演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