溁湾镇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辖镇
[yíng]湾镇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辖镇,溁湾镇因溁湾港而得名。溁湾港实际上是现在已经改道的龙王港之谐音,龙王港当年绕岳麓山脚流经溁湾古镇注入湘江,沿港两岸建有民居,中间有溁湾桥联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今之溁湾镇,古代或许还叫过"龙王镇"。据《岳麓志》记载,溁湾水出麓山左自之字港来,曲折数十里为溁湾港,可通舟。滨江三里穿孔,道绕溁湾市北以出,将入大江。如今溁湾水早已淤塞,溁湾桥也不复存在,只剩下了“溁湾镇”这个老地名。[1]
溁湾镇自古以来为集市,古称溁湾市,是长沙古代最早形成的集市之一。到了近代,溁湾市的商业发展几经周折,更趋繁荣。清代晚期,光绪三十年海禁大开,长沙设埠,这时长沙城区范围已西至溁湾市,但与河东相比,溁湾市市面一度冷落,当时河东的大河可以行驶大火轮,而河西江面较窄不能行驶大火轮,以致溁湾市的许多行栈、仓储爆满,无法远销,形成有行无市,市场冷落。这种局面延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民国初年,情况逐渐有所好转。这时溁湾市除行栈、仓储之外,在市面上还有杂货、南货、油盐、布匹、染料、粮食、枯饼等商店,还有饮食摊点,豆腐作坊、制酒作坊。一般居民以摆渡、捕鱼、种菜、挑萝、搬运、抬轿、打零工为生。此时溁湾市已出现现代化的事物,设立了邮政代办所,汽车站(通往宁乡益阳常德),创办了小学堂(今溁湾路小学),家居天马山赵洲港的肖劲光将军,少年时代就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在溁湾市北边的营棚岺(后称银盆岭)1912年兴办了经华纱厂(后称裕湘纱厂)。当时溁湾市码头,已被列入长善十一埠码头之一。自此以后,虽再度几经战乱,溁湾市一直都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老戏台,关帝庙,白沙酒,尽显人世繁华。[1]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其实应为溁(ying)湾镇。溁(ying)湾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东起老码头,西接溁(ying)湾桥,南止湘江大桥西端广场。镇因水名,据《岳麓志》:“溁(ying)湾水出麓山左自之字港来,曲折数十里为溁(ying)湾港,可通舟。滨江三里穿孔,道绕溁(ying)湾市北以出,将入大江。今溁(ying)湾水早已淤塞,溁(ying)湾桥亦不存,桥为明嘉靖元年(1522)吉简王所建。镇南周家台子为新民学会旧址。溁(ying)湾镇古称溁(ying)湾市,是长沙古代最早形成的集市之一。如今溁(ying)湾镇成为岳麓区的商业中心区。“溁湾”之“溁”乃地名专用汉字,只此一处使用,别无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