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豚

喜食蚂蚁的非洲哺乳动物
土豚(学名Orycteropus capensis),英文名称aardvark来自于非洲语,即土猪。土豚因为有挖洞土居的习性而被叫做“洞穴猪”;又因喜食白蚁和蚂蚁,被称为“非洲蚁熊”。土豚是哺乳纲土豚科,产于非洲南部和中部,体长90~140厘米,尾长48~60厘米;吻长,管状;舌细长,适于[shì]取食物;耳长大而尖;四肢短,前肢四指,后肢五趾,各具强爪;皮厚,红褐色或白色,被有稀疏的刚毛。其五月间生殖,只产一仔。[1][2]
土豚属于哺乳动物中独特的管齿目,也是该目中唯一的物种,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管状牙齿结构。成年土豚肩高60厘米左右,体长1~2米,体重约50~80公斤,体型大者有100多公斤重,属于大型“食蚁兽”。[1]
土豚最主要的自卫方式是挖洞,在它腿的尖端长着长长的、像凿子一样的利爪,这使它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挖土速度最快的动物。它挖掘的洞不仅可以作为睡眠的洞穴,还可以作为避难所;洞穴很长,通常有10多米,这样可以避免诸如鬣狗之类的掠食者挖出它或者它的孩子。土豚的整个身体结构都是很适合捕食蚁类的,它的利爪可以用来挖出坚硬土壤中藏匿的白蚁巢穴。在夜晚,它的嘴巴朝下贴着地面弯弯曲曲地在大草原中穿行,一旦它觉察到有蚁穴就立即开始挖掘。[3]

形态特征

土豚为大型食蚁兽。体型类似大袋鼠,但颇肥壮,体长90~140厘米,体重50~60千克;皮厚,红褐色或白色,被有稀疏刚毛;头部窄而长,吻部前突呈管状;舌细长,富粘液,能延伸;耳长大而薄,类似驴耳;四肢粗强,趾端具强大而锐利的爪;尾呈圆柱形,尾肌很发达,基部粗,末端变细,长约48~60厘米。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东非至南非。土豚是一种稀少的奇特动物,特别是牙齿与众不同,成体时上下颌仅可见2对前臼齿和3对臼齿,无门齿和犬齿。牙齿终生生长,齿的内部全为齿质。自中央髓腔发出多数平行的管状延长部,所以在咀嚼面上,呈现为多角形小管的集合体。牙列由1对下部牙骨板和2对上部牙骨板组成。每个骨质骨板的咬碎表层由牙质的定域部组成,而牙质又是由一般们于牙骨板表面的牙质柱组成。这些牙质是用来对付厚壳的海生无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