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伊伏丁那

塞尔维亚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伏伊伏丁那,(英文:Vojvodina,塞尔维亚语言:Војводине[1])是塞尔维亚北部的自治省。地处多瑙河中游平原南部,[2]北接匈牙利,西邻克罗地亚、西南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东临罗马尼亚、南接中塞尔维亚,[3]面积21506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4月,总人口193万。[2]下辖7个地区,45个地方自治政府和467个社区。[3]
伏伊伏丁那大部分为地势平坦的黑土平原,拥有丰富的优质耕地,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人口密度高,人口多样性强。[2]该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50-750毫米,是塞尔维亚重要的农业区。[4]多瑙河、萨瓦河蒂萨河流经本区。建有一系列水利工程[5]可耕地占全省面积的84%。农产品70%为粮食作物,20%为经济作物,小麦、玉米、向日葵和甜菜产量均居塞尔维亚重要地位,畜牧业发达。[3]工业包括生产金属加工机器、电器制品、电缆建筑材料、石油衍生物、化工产品、电动机、印刷用纸等。[3]18世纪初,伏伊伏丁那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管辖。[6]一战结束后,伏伊伏丁那并入塞尔维亚。2000年米洛舍维奇下台后,伏伊伏丁那迎来了全新的政治气候。[7]2008年12月14日,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省议会通过自治章程。[8]
在伏伊伏丁有许多文化遗产,例如彼得罗瓦拉丁堡垒,此外还可以去弗鲁什卡格拉国家公园。弗鲁什卡格拉国家公园是欧洲最好的鸟类繁殖地之一,可观赏到品种丰富的各种鸟类,还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如徒步、骑车和帆船等户外运动。[9]

历史沿革

伏伊伏丁那地区距今6000余年前即有人类活动遗迹。公元1世纪纳入罗马帝国版图,5世纪拜占庭帝国在此建立城堡。6-7世纪斯拉夫民族迁入,此后数世纪屡历战端。11世纪并入匈牙利王国。16-17世纪一度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1687年光复,纳入奥地利边疆区。1748年哈布斯堡王室授予自治市地位,为奥匈最大的塞族聚居点。由于数世纪以来塞大部地区被土耳其统治,伏伊伏丁那成为塞族人的精神家园,该市亦获得“塞尔维亚雅典”美誉,成为塞民族文化中心及民族运动兴起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