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达

近代瓷商
康达(1877-1946),原名特璋,[1][2][3]小名培坤,是祁门县礼屋村人,[4]一位近代瓷商和社会活动家。他的生平事迹包括在陶瓷业的创新贡献,以及在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此外,还有一个同名的集团。

人物生平

康达,1888年入县学就读,1893年进入安庆大书院,1896年转读于北平通艺学堂,21岁以拔贡资格担任内阁中书。不久,因为同维新变法牵连,被贬往江西景德镇监制御瓷。1904年,在许世英的资助下赴日留学,并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1907年,协助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年,参与筹建景德镇总商会,担任第一任会长。1910年,康达先后创办了江西省瓷业公司和中国窑业学堂,培养新型技术人员,并且采用机器制瓷方法,为景德镇的陶瓷业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辛亥革命爆发后,被推举为饶州知府,并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谈判和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战争。民国五年后,先后在家乡投资二万多银元,在祁门礼屋、倒湖等地造林万余亩。民国十一年,因双目失明辞归故里。康达晚年曾任国务院[]议和安徽省省长名誉顾问等职,1946年病逝于景德镇

徽商

徽商自南宋崛起,至明朝已发展成为中国商界的重要力量,与晋商并驾齐驱。清朝中叶,徽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尤其在盐茶业贸易方面独占[áo]头。康熙乾隆年间,徽商的影响力遍及全国,有“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的说法。直到清末,徽商才开始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