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医者
王好古(约1200-1264年),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医者。曾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年龄较李[gǎo]小二十岁,后又从师于李杲,传承李氏之学。张元素强调脏腑辨证,重视分辨病变所在脏腑的寒热虚实;李杲阐发脾胃学说,尤重脾胃内伤虚证的探讨。在张、李二家的影响下,王好古着重于《伤寒论》方面,独创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另成一家之说。

人物介绍

王好古早年博通经史,以进士官本州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曾同李杲学医于张元素,以年幼于李杲二十岁,后复从学于李杲,尽得其传。王好古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复受历代医家如王叔和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等的影响,特别是其师张元素的脏腑议病及李杲的脾胃内伤论,对他的熏陶尤深,所有这些,都奠定了其阴证学说的基础。
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癍论萃英》《汤液本草》等书,其中《阴证略例》为其代表作。《阴证略例》为专门论述阴证的专著。据王氏自序,成书于公元1232年。作者鉴于“伤寒古今为一大病,阴证一节,害人为尤速”,“阳证则易辨而易治,阴证则难辨而难治”,因而[xié]取前贤有关阴证论述,并参以己见,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面对阴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发,旨在阐明伤寒阴证的危害及温阳的重要性。该书最早被收入元代杜思敬《济生拔粹》中;至清,陆心源根据钱遵王(曾)所藏的旧抄本,刊入“十万卷楼丛书”。
癍论萃英》成书于公元1237年,本书语简意[gāi],对[bān]疹治疗及与疮疹辨别有独特见解,所立方剂颇切临床实用。《医垒元戎》成书于公元1291年,鉴于仲景而后,伤寒、杂病分为两科,医工愈学愈陋,愈专而愈粗之弊,遂祖述仲景之制,参以易水、东垣之法,发明伤寒、杂病证治之要义,寄望学者融会贯通。本书载方1035首,既注重采摭前贤之用药心法,亦不乏化裁古方之自出机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