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意

汉初著名医学家
淳于意(约公元前205年-约公元前150年)[a]西汉时期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姓淳于,名意,汉初著名医学家,因其曾任太仓令(或曰太仓长),故世称“仓公”。淳于意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淳于意不吝其道,广传医术,门下出了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是秦汉授徒数目相当不少的一位医学人士。在龙山石窟中,奉祀淳于意为十大医神之一,称先医太仓公淳于真人。[1][2]
淳于意曾拜公孙光为师,学习古代的医学典籍和临床经验。公孙光又推荐淳于意去向公乘阳庆学医。公乘阳庆年迈无子,收淳于意为徒后,将己藏的黄帝扁鹊脉书传授给他。数年后,淳于意苦练得成,成为名医。淳于意不喜奉承,不轻易为王公贵族治病,得罪了不少世家贵胄,后被显贵诬告,淳于意被判有罪,要到长安受刑。[1]
淳于意无子,生有五女,当朝廷诏其进京受刑时,他感伤“生女不生男,缓急无所益”,于是其幺女缇萦随入京城、并上书皇帝,愿以己身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被感动,赦免了淳于意,甚至废除了肉刑。《史记》记载了淳于意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b]最早的病史记录,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司马迁在《史记》中,把淳于意与扁鹊合并立传,即《扁鹊仓公列传》。[1]

生平简介

淳于意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公孙光又将淳于意推荐给临淄公乘阳庆。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六十,收下淳于意为徒,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扁鹊脉书、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以及药物方剂等书传给他。三年后淳于意出师四处行医,足迹遍及山东,曾为齐国侍御史、齐王的孙子、齐国的郎中令、中尉、中大夫、齐王的侍医遂等诊治过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