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的港口
泉州港位于泉州市东南晋江下游滨海的港湾,北至泉州湄洲湾内澳,南至泉州围头湾同安区莲河。海岸线总长541公里  ,大小岛屿208个,规划可开发的港口自然岸线113.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7.2公里。[1]泉州港划分为肖[cuò]港区、斗尾港区、泉州湾港区、深沪湾港区和围头湾港区共5大港区,共11个作业区和9个作业点。其主要进口的货物有粮食、化肥、煤炭、建材、电器、石油、日用工业品;出口的货物主要有食盐、石料、轻工产品、木材和农副产品等。泉州港现已开通泉州至韩国、泉州至香港地区(中转世界各地)的定期国际集装箱航线;开通北至营口大连宁波上海长江中下游港口,南至广州海口的国内集装箱航线。现开通的散杂货航线可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中东有关国家。[2]
1997年9月,泉州第一座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2个泊位)在后渚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营;2012年4月1日,泉州港以及莆田港的兴化湾港区,合并组成新的湄洲湾港[3]截至2015年5月,泉州港已建成投产的码头泊位9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5个。2016年,泉州港辖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512.2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情况完成206.49万TEU。据2019年12月泉州港官网显示,泉州港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据2019年12月福建省泉州港口发展中心显示,泉州港港口集装箱航线108条,其中外贸线30条,内贸线78条。[4]

历史沿革

南朝时期,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
唐朝,泉州与广州扬州等,并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唐朝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是阿拉伯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度、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7世纪初,阿拉伯正式派遣使节来中国,随后来者日多。“至武则天时期(684-704年),阿拉伯人经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良港恒数万”。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岛夷斯杂”,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