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叶派

分布于伊朗等地的伊斯兰教教派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产生不久后形成的一个教派。[8]“什叶”(shi‘a)一词的本意是追随者、党派、拥护者和支持者,后成为阿里派的专称。[1]该派赞同伊斯兰教的信仰,也以安拉为唯一的真神[9]以《古兰经》为主要典籍,以圣训作为对《古兰经》的重要补充。[7]在伊斯兰教的信仰基石上,什叶派以另外一套话语体系对信仰进行了表达,即信真主、信正义、信使者、信伊玛目、信末日五项。[10]同样,该派也遵守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宗教义务,即做证明、礼拜、天课、斋戒、朝觐[11]什叶派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国的总人口都较为庞大,其中伊朗的什叶派信仰者人口在6600万-7000万人,占伊朗全国穆斯林人口的90%左右,更占到全球什叶派穆斯林人口的37%-40%。[12][13][14]
什叶派的产生是由于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没有指定继任者,[1]导致当时的穆斯林社团中内部产生分歧,支持阿里的一派就被称为“阿里派”。[1]阿里死后,其次子侯赛因在前往库发夺回哈里发的路上发生“卡尔巴拉惨案”,他的牺牲,成为了什叶派的开端。[2]7世纪末至8世纪上半叶,什叶派在反伍麦叶王朝的政治和宗教斗争中[2]因为缺乏统一的思想,导致内部分化出了各个不同的支派。[5]8世纪中期,什叶派着重强调先知生前曾当众“指定”阿里为他的继承人和穆斯林社团的领袖,目标也变为反对阿巴斯人,自此什叶派作为一个明确的教派成形。[2]至10世纪,什叶派获得了发展,因此当时也被称作“什叶派世纪”。[15]18世纪后,什叶派信仰受到新兴派别的挑战,之后借助反抗“巴布运动”逐渐壮大。[16]至当代,什叶派的信仰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都存在影响。[17][18][19][20][21][22][23][24][25]
在历史的发展中,什叶派发展出了隐遁说、马赫迪思想、塔基亚、教法学等思想。[10][26][27]也分化出了伊玛目派、栽德派伊斯玛仪派等支派,同时也诞生了卡尔马特派、德鲁兹派、阿拉维派等极端派系。[6][5][28]伊斯兰教历的1月10日,因为是伊玛目侯赛因殉难的日子,也逐渐演变为什叶派的阿舒拉节,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日仪式,[26]并诞生了拜[]伊玛目陵墓的习俗。[26]

名称释义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产生不久后形成的一个教派。[8]“什叶”(shi‘a)一词的本意是追随者、党派、拥护者和支持者。这个词曾在《古兰经》中多次出现。在汉译的《古兰经》中,往往将之译为“宗派”。根据伊斯兰教历史早期的一些记载,在“什叶阿里”出现的同时,也曾经存在过支持另外一位候选人奥斯曼哈里发(al-khulafā’ al-rāshidūn)的“什叶奥斯曼”,即奥斯曼派。因此,当时“什叶”一词并无专指,只是后来奥斯曼派在伊斯兰教随后的发展中逐步消失,“什叶”就成为阿里派的专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