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溪宝剑

诞生于春秋初期的铸剑技艺
棠溪宝剑,诞生于春秋初期,中国九大名剑之首的宝剑。[1][2][3]
春秋战国时期,因战争的需要,促进了兵器铸造技术的发展,全国出现了临淄邯郸南阳、西平棠溪四大冶铁中心。唐元和十二年宪宗发兵平定藩镇之乱后棠溪宝剑铸造工艺失传。[1]1987年6月,高庆民破解了祖传的“取棠溪水[cuì]火”“高温液体还原"等工艺的秘密,由此复原了棠溪宝剑的铸造工艺。进入新世纪以后,棠溪宝剑殊荣不断。2001年8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对棠溪宝剑产品“中华第一剑"进行了鉴定,它凭借悠久的历史及复杂的铸造工艺,中国历史博物馆将其永久收藏。在高庆民等人的不断努力之下,西平县棠溪宝剑铸造工艺终于被列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他本人也成为了棠溪剑铸造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由此棠溪宝剑迈入了文化产业的全新发展道路。[1]经试验,棠溪宝剑弯曲九十度不折,斩玉不会使剑刃丝毫损毁,四个字可以总结其特点:强、韧、硬、弹。[1]
2000年,棠溪宝剑系列中的中华第一剑曾被国家权威专家鉴定认可,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确立了棠溪宝剑的品牌。棠溪宝剑已成为当今中华瑰宝,许多大型新闻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多次给予报道过。[4]

历史沿革

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