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

元代著名理学家
唐元(1269-1349),字长孺,号敬堂,学者称“筠轩先生”,徽州歙县人,元代著名的新安理学家、文学家,明朝开国谋士朱升的老师。[1][2]历任平江路儒学学录建德路分水县儒学教谕、集庆路南轩书院山长等职,高年以徽州路儒学教授致仕,时人誉为“东南学者师”。[3][4]
唐元的诗文受到诗坛领袖方回和文坛领袖虞集的赞赏。虽然他的《易传义大意》、《见闻录》等理学著作均已散佚,但雪泥鸿爪间仍能窥其得旨趣大概;诗文集尚存《筠轩集》十三卷,展示了他[]徐典雅的文风和丰[]清润的诗风。唐元等一批元代新安理学家、文学家,继承并发扬了程朱理学,为徽州学术与文学在明清的繁荣奠定了基础。[5][6]
唐元是徽州“唐氏三先生”之一,与其子“白云先生唐桂芳(1308-1380)、孙“梧冈先生”唐文凤(1347-1432)皆以诗文名于时,被誉为“小三苏”。三人皆著作等身,而《筠轩集》、《白云集》和《梧冈集》中所存者仅十之二三而已。明代徽州文献学家程敏政曾合编校定为《唐氏三先生集》,有正德十三年(1518)徽州知府张芹刻本传世。清乾隆间,三集皆单行收入《四库全书》别集类。[7]

生平

唐元既出诗书之家,自幼受程朱理学熏陶。少时与洪焱祖、俞魏卿为笔砚交,里人并称“新安三俊”。三人“徜徉山水间,洗濯磨[cuì],婆娑嬉游,未始不[]孳以莅学为务。戏谑亵[xiá],不一出诸口。”蒙元灭宋后,科举废止达三十余年,江南文人多成游士。三人在干[]名公硕儒之余,恒心嗜学,闻名乡里。时徽州路总管孟淳初见唐元,十分器重,赠诗曰:“新安三俊子其一,气貌清腴文字工”。因为早年“不识治生理”,唐元“屡阨衣食”。三十六岁,以所作诗五十四篇投谒被誉为“江西诗派殿军”的方回,方回欣然命其集为《艺圃小集》,并在序文中称赞其诗“所以可人意者,格高也……近人之学许浑姚合者,长孺扫之如[]糠,而以陶、杜、黄、陈为师者也”。此后,唐元“梦寐间不敢忘先生之训”,“奋迅劘切以诗自鸣”。延佑二年(1315),元廷恢复科举。消息传到徽州,四十六岁的唐元一度“萤窗雪案”,学习应试文章,却四试有司不利,于是愤弃举子业。元廷科举规模不大,对汉人、南人又存有歧视,这使得当时大量文人转而从事吏事。当时,虽有数举不第而恩授教授、学正和山长之例,但对汉人、南人也存在年龄上的限制。唐元最初训导乡校,生活较为清苦。五十八岁时,得江浙行省授平江路儒学学录之职,在职兴文教,交游东南名士。六十五岁,迁建德路分水县儒学教谕。六十八岁,任集庆路南轩书院山长,声名已盛于金陵。寻以徽州路儒学教授致仕,退居歙县乌聊山下,“益以文章自任”,名重东南,被誉为“东南学者师”。“每侯伯下车,必先请见。四方大夫士子过其境者,必询其起居,即其庐而礼焉。”上门求文者也是络绎不绝,填塞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