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

元儒四家之一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他是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世孙。虞集出生于成都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后迁居临川崇仁(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他自幼受到家庭教育,曾跟随名儒吴澄学习。元成宗大德初年,他被推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并历任国子助教、博士等职。元仁宗时,他被任命为集贤殿修撰,兼任翰林待制和国史编修。在泰定帝统治时期,他提出了在京师以东地区开展水利营田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元文宗夺取皇位后,他被晋升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并与赵世延一起负责编[zuǎn]经世大典》。至顺三年(1332年),他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元宁宗驾崩后,他因病返回临川,从此不再出仕。至正八年(1348年),虞集去世,享年七十七岁。他被追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仁寿郡公,并谥号为“文靖”。虞集是元中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与揭傒斯范梈杨载并称为“元诗四大家”。他的诗体裁多样,既典雅精切,又格律谨严,深沉含蓄,纵横自如。他还以文名闻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一起被称为“元儒四家”。他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等著作。[1][2][3]

人物生平

家学渊源

虞集祖籍成都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祖辈皆以文学知名。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县尉;母亲杨氏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杨文仲是当时解读《春秋》的名家,而其族弟杨栋对性理之学颇有研究,杨氏在耳濡目染下,“尽通其说”,这对早年的虞集有着深刻的影响。
虞集于南宋咸淳八年二月二十日(1272年3月21日)生于湖南衡阳。德[yòu]元年(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元朝南下攻宋,虞汲为避战乱,携虞允文等侨居临川崇仁二都(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石庄乡),自此成为崇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