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

物理学名词
光的色散(dispersion of light)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复色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光纤中由光源光谱成分中不同波长的不同群速度所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的现象。色散也是对光纤的一个传播参数与波长关系的描述。在光学中,色散的主要现象是不同颜色的光在透过三棱镜或有色差的透镜时因折射角不同,而产生光谱。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
色散现象说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c/n(或折射率n)随光的频率f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光的色散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介质

光的色散需要有能折射光的介质,介质折射率随光波频率或真空中的波长而变。当复色光在介质界面上折射时,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因所形成的折射角不同而彼此分离。1672年,牛顿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这是人们首次作的色散实验。通常介质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
与波长λ的关系来描述色散规律。任何介质的色散均可分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
光通过三棱镜后,因色散让白光形成可见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