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质沙雷氏菌

肠杆菌科沙雷氏属的一种
粘质沙雷氏菌 (英文名:Serratia marcescens)属于肠杆菌科沙雷氏属的一种,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最早在1823年被定名。[1]
粘质沙雷氏菌一般见于水、土壤、腐烂的蔬菜、肉和淀粉丰富的食品上,是住院病人重要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败血症和尿道感染,黏质沙雷氏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可以产生灵菌红素(prodigiosin)和吡羧酸(pyrimine)两种不同的色素,最适的生长温度37~40℃、NaCl水溶液质量浓度0~7g/L。形态上一般比其他肠道菌小,无荚膜,偶尔呈长丝状。由于粘质沙雷氏菌在生物防治领域不仅能有效地防治一些害虫和病原菌,还能增强植物的抗性。温度是影响粘质沙雷氏菌生理代谢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在25 ℃左右时能够产生红色色素,而一旦温度升高,达到37 ℃时,红色色素即不再生成。[1][2]

形态特征

菌株的菌落基本上是凸起,中心不透明,边缘不规则,大小为1~2.5mm,均产生红色色素(图版Ⅰ-3)。.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树枝状向左旋的特别菌落(图版Ⅰ-1);在特殊条件下培养时可出现由小逐渐变大、连续有序排列的双列菌落(图版Ⅰ-2)。菌体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1~1.3)μm×(0.7~1.0)μm,周生鞭毛,有动力,无荚膜,无芽孢

生理生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