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麦克卢汉

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出生于1911年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1932年和1934年在曼尼托巴大学分别获得两次文学硕士,1942年获得剑桥博士学位。他是媒介环境学的先驱者,对当代传播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1]
麦克卢汉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学学、传播学和媒介环境学,他被誉为信息社会与电子世界的“先知”和“圣人”。他的主要著作包括1951年的《机器新娘》、1962年《古登堡群英》1964年《理解媒介》 1969年《媒介即讯息》。[1][2]
马歇尔·麦克卢汉于1967年,获得纽约尼亚加拉大学文化与传播荣誉奖。1967年,获得莫尔森社会科学杰出成就奖,在1967-1968年被任命为Albert Schweitzer人文学科主席(纽约福特汉姆大学)。1970年,获得英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席奖。1971年在意大利里米尼获得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颁发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作为大众媒体哲学家的原创作品。1972年获得底特律大学总统内阁奖。1973年,梵蒂冈被任命为宗座社会传播委员会顾问。1975年获得国际传记中心(英国剑桥)颁发的“成就人物”文凭。1975年4月至5月被任命为达拉斯大学麦克德莫特主席。[3]

人物生平

麦克卢汉1911年7月21日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以他母亲的姓氏“马歇尔”命名。他的父母都是加拿大人:他的母亲埃尔西·娜奥米(婚前姓霍尔)是一名浸信会学校教师,后来成为一名女演员;他的父亲赫伯特·欧内斯特·麦克卢汉是一名在艾德蒙顿经营房地产生意的卫理公会教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麦克卢汉的父亲的生意失败,他参加了加拿大军队。在服役一年后,他感染了流感,留在加拿大,远离了前线。1915年,赫伯特从军队退役后,麦克卢汉一家搬到了曼尼托巴省的温尼伯马歇尔在那里长大并上学,就读于凯尔文技术学校,然后于1928年进入曼尼托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