鳅科

鲤形目下的一科
1
4
花鳅科(学名:Cobitidae)为鲤形目下的一科,也是该目的第二大类群,别名鳅科[1][5]。截止2024年5月,据《生物物种名录(COL)》统计,花鳅科下共有31属、261个物种[6]。该科在亚欧大陆、非洲等地均有分布,中国是世界上花鳅科鱼类最多的国家,占全部种类的半数以上。该科遍布中国各地的天然水域,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河流、湖泊中,少数生活在沼泽水域或静止水域中[5]
花鳅科鱼类体延长,侧扁或呈圆筒形。胸鳍、腹鳍左右不平展。体覆有细鳞或裸露,头部有鳞或无鳞。口下位,其上颌边缘仅由前颌骨形成[2]。该科中的很多鱼类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如黑龙江泥鳅抗寒能力较强,达里湖高原鳅具有较强的碱度耐受能力[7]。花鳅科对溶氧量低的水体环境适应性强,当水中溶氧量不足时,其可以通过自身的肠壁呼吸能力,直接吞吸空气[8]。该科属于杂食性淡水鱼类,主要以水生昆虫、附着藻类甲壳类底栖动物为食[5]
花鳅科多数鱼类肉质细嫩、清淡鲜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鲜食、煎炸、红烧、煮汤等[9][10][11]。据中国药用典籍《中药大辞典》记载,泥鳅花鳅大鳞泥鳅的全体,以及其身上刮取的黏液均可入药[12]。但泥鳅也存在一定危害,其具有抗逆能力较强、食性范围较广等特点,易导致本土鱼类种群下降[13][14]。截止2024年5月,泥鳅被收录进《全球入侵物种数据库(GISD)》[14]。可通过限制进口、开展研究等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13][14]
截止2024年5月,花鳅科的许多物种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处于濒危状态,危害其生存的主要因素包括水质污染、森林砍伐、过度捕捞、水利设施建设等[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共收录157种花鳅科鱼类,其中极危(CR)8种、濒危(EN)22种、易危(VU)17种、近危(NT)7种[3]。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收录3种花鳅科鱼类,均为二级保护动物,分别为长薄鳅红唇薄鳅黄线薄鳅,前二者仅限野外种群[4]

起源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