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门

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
乾清门是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毁于火,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1][2]
乾清门是一座门殿,殿檐下悬有“乾清门”匾。匾为术质、红色边框、蓝底金字。匾名使用两种文字书写,一为汉文,一为满文。[3]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米,单檐歇山屋顶,坐落在高1.5米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gǒng],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米,长9.7米,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4]
乾清门后的区域是内廷,内廷是皇帝和皇宫成员的居住区。[5][6]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7]

景点历史

门内有一道白石栏杆的高台通道,直达乾清宫。当听政之日,门中设宝座,辰时(早上7-9点)皇帝御门,户、礼、兵、工、吏各部轮流奏事(送奏折或口奏),然后由皇帝作出决策。清朝康熙帝时,在此听政最多,到咸丰以后就不在此听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