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

人工实现核聚变
可控核聚变(英文名称: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以达到把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在社会生产的人类生活加以利用的目的。[2][1]核聚变是一种能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子核反应形式,[2]即轻原子核(例如[dāo][chuān])结合成较重原子核(例如氦)时放出巨大能量。在此过程中,物质没有守恒,因为有一部分正在聚变的原子核的物质被转化为光子(能量)。这一过程遵循爱因斯坦质能方程。[5]
惯性约束和磁约束这两种方式被认为是可控核聚变的主要方式。而现在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是属于磁约束的方式。[6][4][7]
可控核聚变能源相比较于现有的能源,有取之不尽,成本低、清洁等特点,被人类视为终极能源。而且和传统的核能相比,核聚变更加清洁和安全,核聚变的过程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也不会发生失控链式反应。[8]

相关历史

1951年,阿根廷的罗纳德·里希特(Ronald Richter)认真提出了用核聚变方法来得到能量。[3]20世纪50年代,欧美各主要国家开始着手进行磁约核聚变的相关研究。一些可控聚变的概念及相应的实验装置如仿星器[]缩装置和磁镜装置等相继被提出。但上述装置的性能不是很理想,如在箍缩装置上,等离子体仅能维持几个微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