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术语
“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亚当·斯密(Adam Smith)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虽然斯密在他的著作中从这种意义使用“看不见的手”这个词只有三次——一次是在《道德情操论》中,一次是他谈到早期宗教思想时,他幽默地写到希腊神话中朱庇特“这只看不见的手”。一次是在《国富论》中,但是这个隐喻所表达的思想是渗透在他的全部社会和道德理论之中的。[1]

词语简介

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都试图用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众所周知,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这不是经济学思想,更不是理论,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但英国剑桥大学历史与经济中心主任 艾玛·乔治娜·罗斯柴尔德(一位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 曾公开否定“看不见的手”,说“‘看不见的手’不是亚当·斯密的经济学重要概念,而是在开一个反讽的玩笑“。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