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斋集

白苏斋集
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文学家袁宗道的诗文合集,全书共二十二卷。他因喜好唐代白居易宋代苏轼的诗文,将自己的书室取名为“白苏斋”,因而用作集名。现存的明代刊本,未署年代,大约是刻于天启年间。现在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白苏斋集》

袁宗道(公元1560—1600年),字伯修,号石浦湖北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第一,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曾任太子朱常洛(后为光宗)讲官,官至右庶子。他与弟宏道、中道齐名,并称“三袁”。由于他们是公安人,因而称他们的文学流派为“公安派”。现在的荆州古城东南城墙上,有三座身圆顶尖的砖塔,形如竖立的三管巨笔直刺青天,这是人们为了纪念公安“三袁”的,名叫“三管笔”。
一般认为宗道的才华不如两个弟弟,但“公安派”的文学主张,首先是由他提出来的。其主旨是反对当时文坛上盛行的模拟和复古的风气,主张以文学抒写个人的真实感情,不拘泥于前人的法度。而袁宏道(中郎)在《叙小修诗》中,首次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成了“三袁”文学革新的旗帜。当时三袁身处明代万历年间,宦官专权,朝政日非,矿监税使遍布各地,民怨纷起。同时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手工工商业的萌芽,思想领域中日益滋长着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与封建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格格不入。
三袁兄弟均与当时具有叛逆精神的杰出思想家李贽有交往,他们的思想虽然远远不如李贽尖锐激烈,惊世骇俗。但明显受到李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观念,寻找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志趣,因此他们对仕途的看法和追求自由,放情山水的处世态度,带有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同样反映在他们的文学创作,文学主张中,这些归根结蒂都表现了晚明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清代将三袁文集一概查禁,主要考虑恐怕还在于此,而不在于他们的集子中有个别触犯清人忌讳(主要是轻蔑异族)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