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淑

清朝官员、文学家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仪壹,号乐斋,是清朝官员和文学家,出生于四川丹棱县。他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誉为“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就显示出文才,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在丹棱的紫云寺与兄弟彭端洪、彭肇洙彭遵泗一起读书。他于雍正四年(1726年)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员生涯。他先后担任吏部主事、本部员外郎和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他还充当了顺天乡试的考官。彭端淑的作品包括《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粤西纪草》和《曹植以下八家诗选》等,[1][2]他的散文作品《为学一首示子侄》也很有名。他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去世。

少时勤学

彭端淑出生于一个富庶家庭。其祖父彭万昆为明末怀远将军,清初简州(今四川简阳市)判官。以军功勇著,授四川都督[qiān]事(qiānshì,都督佥事是正二品)。彭端淑的8位叔父,多为举人、知县。他从小聪敏颖异,常受先辈“崇实黜浮,又宜力学,毋自弃”的教诲,与兄端洪、弟肇洙、遵泗等苦读于翠笼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过山,得学识渊博的父亲彭珣(xún)亲授。还得益于其外祖父、进士出身的夹江名儒王庭诏的教益,长进不小。及入县学,再得合江进士、蜀中制义(八股文)匠手董新策点拨,学业立就。
彭端淑画像

为官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