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

罗马首部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拉丁语:Leges duodecim tabularum/Duodecim tabulae[1]/Lex Duodecim Tabularum)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于公元前451年-450年制定,共包括十二个表。[2]该法律是为了解决罗马早期共和国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而制定的。[3]该法典刻被刻在十二块铜板子上,因此被称为《十二铜表法》。[4]
《十二铜表法》起源于保民官的要求,旨在限制执政官的权力,并通过成立委员会考察借鉴希腊的立法经验,从而制定了《十二铜表法》。[5]该法律内容涉及私法和公法两大部分,其中私法主要涉及到私诉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物权法和债权法,公法主要涉及到世俗法和案教法。[2]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成果的体现,也是古代法律的传承者。它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阶级斗争和阶级妥协的结果。这部法律不仅是法典,更是反映社会政治改革的历史文献。它明确了神法与人法的界限,创造了“市民”的概念,为未来个人主义市民法奠定了基础。[5]在罗马法系中,它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罗马法系法律制度和西方近代立法的基础,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产生了影响。[3]十二铜表法》注重形式主义,保护了法律公正和私有财产。它反映了法律从野蛮到文明的渐进进程,强调平民在私法上的平等地位。它对罗马国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体现了法治观念的进步。[6]

产生背景

共和国时期,罗马城邦经历了持续的扩张和对外战争,使得罗马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罗马人在对外战争中获得了显著的战功,威震四方。与此同时,共和国内部也存在着平民阶层与贵族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贵族对平民的压迫问题在罗马社会中极为严重,平民阶层为争取自身权益而与贵族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平民阶层与贵族的斗争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利、债务奴役以及国有土地的分配等方面。平民阶层采取了不合作和集体脱离等手段,迫使贵族不得不进行谈判和做出让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