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虫类

三叶虫纲动物
三叶虫类(拉丁学名:Trilobita),是节肢动物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种类,生存于寒武纪到二迭纪中期,是旧古生代极为繁盛的动物。[1][2][3]
三叶虫类可以分为10目:球接子目莱得利基虫目、耸棒头虫目、褶颊虫目镜眼虫目裂肋虫目栉虫目、镰虫目、砑头虫目及齿肋虫目等。1500多个属。[4]三叶虫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从1厘米至1米,生于寒武纪(5.7亿年),至奥陶纪(4.5亿年)最盛,消亡于二叠纪末期的二叠纪大灭绝事件[3]
三叶虫类中的三叶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尾部三个部分,背面的甲壳坚硬,正中突起,两肋低平,也形成纵列的三部分。由于三叶虫的背壳坚硬,所以容易被保存成为化石。三叶虫的头部由于覆盖有硬甲,可称为头甲,头甲上中央隆起的部分叫头鞍,头鞍的形状和大小在不同种类中变化较大,头鞍前部是头盖,上面发育着眼脊、眼叶和眼。头盖两侧的边缘下凹并延展形成活动颊,活动颊常常进一步形成十分尖锐的颊刺,伸向身体的后方,整个头甲是三叶虫分类和种属鉴定的重要依据。[1][2]

分类

三叶虫类均为雌雄异体,卵生,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周期性蜕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很大。一般划分为3期:幼虫、中年期 、成年期 。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三叶虫类可以分为7目 :球接子目莱得利基虫目、耸棒头虫目、褶颊虫目镜眼虫目裂肋虫目及齿肋虫目。